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法优化策略分析
杨江敦
(福建省平和县九峰中心小学,福建漳州,363700)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之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尝试使用主题图教学法来进行实际教育教学的改革,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就。但是,部分教师在贯彻主题图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主题图选择失误、主题图设计经验不足等问题,由此影响到主题图教学法效益的发挥。作者结合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案例,探讨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法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朝着更加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3-0072-02
主题图是指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特定的教学主题,从学生学习特点入手,选择贴近生活的场景,创设对应的情境,标注对应的文字说明,形成的有特定数学信息的图片或者图表等教学素材。
很明显,主题图有色彩鲜明、类别多样化、与生活十分贴近、蕴涵丰富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特点,因此,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开始逐步采用主题图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实际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案例,对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法的实施行为进行优化,希望最大化地发挥该教学法的效能。
一、依托课程教学标准,树立主题图的全局观念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其与学生个体发展之间的吻合性,由此营造人人能够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格局。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站在更加系统性、更加全局性的角度去审视主题图,实现对数学信息、数学思想、数学情感的挖掘,由此达到对应的教学大纲的教育教学目标。换言之,在进行实际主题图选择的时候,要从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角度入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际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朝着更加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选择了内容丰富的农场主题图,因为教师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会数数,因此,教师依照如下的步骤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今天我们到一家农场去看看,看看农场里面都有哪些可爱的动物?这是农场的图片,你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有哪些东西呢?”此时学生会纷纷举手,并且说出自己看到一只小狗、两只鸭子、三盆花、四只小鸡仔、三只蝴蝶等。教师接着提出对应的问题情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表达这些事物的数量呢?”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数字,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自己手中的小木棒。在学生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之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索,并对其进行示范引导,比如使用三个木棒摆成三角形,代表有3个。在这样的示范后,小学生可以使用平行线、正方形来代表不同的数量,由此感受到数字的魅力。在此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提出可以使用颜色来代表对应的数量,比如使用一种颜色或者多种颜色来代表不同的数字,依照这样的反馈,大家进行尝试和探索,结果发现数字的确可以表示颜色,甚至可以表示多种颜色。
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不仅仅集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价值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还将学生应用意识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使得实际的主题图选择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实际的主题图必须要同教育教学大纲吻合,由此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内容的塑造.由此才能够保证主题教学法效能得以有效发挥。
二、调整主题图的结构,増强教学针对性主题图结构主要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明确各类型主题图包含的位置信息、功能信息、重难点信息,并且会从实际呈现方式、呈现时间、探究模式、讲述模式等维度来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才能够切实发挥主题图的引导效能。
一般情况下,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遇到生活情境类主题图、活动操作类主题图两种类别,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的诉求来进行主题图教学结构的调整,由此引导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朝着更加有针对性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认识时间”知识点教学的环节,实际的主题图为两个闹钟.一个闹钟显示的是张华起床的时间,一个闹钟显示的是张华出门的时间,两个闹钟中间间隔为15分钟。如果单纯使用静态的主题图,往往难以引导学生从动态的角度去审视时间,此时,教师就可以动画片的方式来展现张华起床到出门这段时间时钟的变化规律。以动态的方式来呈现十分生活化的场景,加上学生本身对这样的场景也十分熟悉,因此学生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说.此时主题图会以动态故事情境的方式来呈现,学生可以看到这15分钟闹钟的变化规律,教师可要求其通过观察来发现时钟中的分针、秒针与时针之间的关系,由此慢慢理解如何去准确辨识对应的时间。在实际多媒体呈现主题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控制好对应尺度.不能使得学生对动态图产生太大的依赖,要引导其积极去观察,通过观察去思考,由此实现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即使后期给出两个静态的闹钟,学生也可以依照相关知识,实现对应时间的准确辨识,掌握不同时间尺度之间的关系,继而进入更加理想的教育教学格局。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很多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静态的主题图往往难以起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进行动态主题图的塑造,这样可以更快地引导学生进入对应知识的学习中去,并且激发其思考意识,使得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并且慢慢形成思考能力。
三、时刻关注学生学情,实现主题图教学法的调整主题图教学法效能的发挥,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在掌握学生读图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主题图教学法的适当调整和改善,由此驱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但是,很多教师在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的时候,都是依照个人经验来进行的,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很少去挖掘学生的意识,因而造成实际主题图教学法的效能不能全面发挥出来。
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位”知识点的时候,在课堂上展现的主题图主要是在探究体育馆在校园什么方位的问题,也能够起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后期发现很多学生一旦遇到实践性的问题,又不知道如何去判定方向和位置了在掌握学生这样的学习情况之后,教师就进行了实际主题图内容的修改和调整,并且倡导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如要求学生分小组绘画出学校的地图,说出自己班级教师在教师办公中心的什么方向。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探讨,首先需要依照自己学习到的内容来界定东边和西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南边和北边,接着进入校园进行实际的勘察,在明确各个建筑的大小之后,实现实际示意图的绘制,在此期间.不同的组员负责不同的任务。在实际示意图绘制完成之后,要判定两个位置方向,并且依照教师的要求派遣学生代表来进行讲述,由此得出实际的结论。在上述步骤完成之后,教师需要选择表现最为理想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由此激发其参与积极性。
很明显,在上述教育教学案例中.教师在看到原本主题图存在缺陷之后,依照学生学情,实现了全新主题图情境的创设.并且鼓励学生以实践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增强了实际知识的交互性和实践性。也就是说,主题图教学法是动态性的,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缺陷和不足,来进行适当改善,并在此基础上切实发挥主题图教学法的效能。
四、加大教材持续改进的力度,増强主题图教学有效性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主题图,有的是有故事情节的.有的是有很强的生活气息的,这些都是开展主题图教学工作的重要素材,但是,这不意味着教师就不必去进行主题图的设计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育教学的诉求来进行主题图的优化,这是增强主题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此方面的价值,积极主动地对教材主题图内容进行调整和改善,确保其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例如,上述章节中集合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的主题图教学内容调整,就是跳出教材范围的自主创新和探索,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好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积极与其他教师针对主题图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了解彼此在实际主题图教学贯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讨,由此对实际主题图教学模式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材主题图内容的调整和改善;其二,就实际主题图教育教学的内容、教育教学的形式、教育教学的评价等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主题图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得以构建.并且依照这样的评价机制去估量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便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改善和调整;其三,树立自我学习意识,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行为存在的缺陷.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图教学思维和方法的调整,以保证实际的主题图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效能;其四,树立正确的主题图教学思维,正确认识不同阶段主题图教学法的注意事项,确保可以形成多层次的主题图教学思路和模式,为后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发展夯实基础。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法作为新兴教学策略,要想切实发挥其积极效能,还需要彳故好多个方面的工作: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主题图教学价值观,将其巧妙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去,重视主题图在引导教学、深化教学中的效能,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确保实际的主题图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升;教师要注重自身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不断探讨中掌握更多的技巧,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应的教育机制,确保主题图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共识。当然,文本仅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主题教学法的优化问题,要想更好地发挥此教学策略的效能,还需要从其他多个维度来论述,希望可以在未来的不断探讨中得到更多有益的结论,以驱动实际主题图教学法切实发挥其效能。
参考文献:[1]李一婷.小学数学教科书新授课主题图的研究与应用——以国标苏教版第一学段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A版),2017
(2):110-114.[2]吴立宝,江楠.小学数学教科书主题图的功能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8):21-25.
[3]胡明进,王雪.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设计与功能探析[J].教育导刊(上半月刊),2009(10):49-51.
基金项目:福建省平和县2017年度小学、幼儿园(含特殊教育)教研课题“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PHXXJYKT17—— 006)
作者简介:杨江敦(1974—),男,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与教学。